黃金價格上看3800美元!瑞銀揭去美元化時代4大替代貨幣配置策略
「全球央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拋售美元、增持黃金——這波『去美元化』浪潮會如何重塑你的投資組合?」 隨著美伊戰火暫歇、關稅政策明朗化,市場焦點轉向美元長期走弱的結構性轉變。瑞銀最新報告大膽預測,在聯準會降息、財政赤字惡化與消費動能衰竭的三重壓力下,黃金價格將挑戰每盎司3,800美元歷史高位,而美元霸權地位正面臨根本性挑戰。究竟投資人該如何調整佈局?
美元弱勢格局確立 三大結構性因素壓制

隨著美伊衝突緩和與關稅政策塵埃落定,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南亞太區最新發表的《2025下半年經濟與投資展望》中指出,美元將進入結構性貶值周期。這波走勢主要受三大關鍵因素驅動:
貨幣政策轉向:聯準會預計9月啟動降息循環,年底前累計降息50個基點,美元實質回報率隨之走低,削弱其資產吸引力。
財政赤字惡化:美國財政赤字佔GDP比重年底恐突破6.6%,若企業稅率調降至15%,長期赤字規模可能攀升至GDP的12%,每年利息支出將達1.2兆美元,嚴重侵蝕經濟基本面。
消費動能衰竭:佔經濟七成的消費支出受關稅衝擊明顯,進口家電價格漲幅達20-25%,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逼近疫情低點,大型消費意願顯著萎縮。
黃金多頭格局確立 四大支撐上看3800美元

在去美元化加速背景下,瑞銀特別強調黃金的戰略配置價值,預測價格將維持在3,500-3,800美元高檔區間。其強勢表現源自四大結構性利多:
央行持續增持: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已從74%降至58%,各國加速將美債轉換為黃金
地緣避險需求:美伊局勢雖緩和但結構性衝突未解,黃金作為終極避險工具地位強化
通膨黏性支撐:關稅推升進口物價,美國核心通膨可能長期高於聯準會目標
美元信用弱化:美債規模擴張削弱美元儲備貨幣地位,黃金作為替代儲備資產吸引力提升
貨幣配置新思維 瑞銀推薦四大替代選擇
針對持有過多美元部位的投資者,瑞銀提出「去美元化」的貨幣分散策略,特別推薦以下四種貨幣:
貨幣 | 核心優勢 | 關鍵驅動因素 |
---|---|---|
新加坡幣 | 亞洲貨幣錨 | 東盟貿易結算貨幣地位強化 |
歐元 | 流動性最佳替代品 | 歐央行政策轉向較慢,利差優勢顯現 |
瑞士法郎 | 傳統避險首選 | 瑞士央行黃金儲備占比達7.5% |
澳幣 | 中國經濟連動 | 若中國刺激政策見效,商品貨幣將率先反應 |
報告特別指出,全球央行外匯儲備重組趨勢已不可逆轉,日本、英國等美債大戶持續減持美元資產,中國美債持有量更從1兆美元銳減至7,000億。在此背景下,投資組合應降低美元比重,增加黃金與上述貨幣的配置,以應對新興的國際貨幣體系格局。
全球央行加速「去美元化」:黃金、歐元、人民幣成儲備新寵
最新調查顯示,在地緣政治動盪與全球貿易格局重組的背景下,各國央行正加速調整外匯儲備配置,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轉而增持黃金、歐元及人民幣。這一趨勢可能重塑國際金融體系的權力平衡。
黃金需求創新高,央行持續加碼
根據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的最新報告,三分之一的央行計劃在未來1至2年內增持黃金,創下至少五年來最高比例。這項針對75家央行的調查於今年3月至5月進行,結果顯示,儘管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但其主導地位正逐漸鬆動。
更長期來看,黃金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淨40%的央行預計在未來十年增加黃金儲備。OMFIF指出:「央行在連續多年創紀錄購金後,正進一步押注這一避險資產。」
美元地位下滑,政治風險成關鍵因素
調查顯示,美元在去年還是最受歡迎的儲備貨幣,但今年已跌至第七位。70%的受訪央行表示,美國的政治環境使其對美元資產卻步,這一比例較一年前翻倍。
哈佛大學教授、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分析:「未來幾年,歐元在全球儲備中的占比幾乎肯定會上升,並非因為歐洲經濟前景看好,而是因為美元的地位受到挑戰。」
歐元與人民幣成最大受益者
在貨幣多元化趨勢下,歐元和人民幣成為主要替代選擇。淨16%的央行計劃在短期內增持歐元,使其成為最搶手的儲備貨幣;人民幣緊隨其後,且長期潛力更大——淨30%的央行預計十年內將增加人民幣配置,其全球儲備占比可能從當前約2%升至6%。
消息人士透露,若歐元區能擴大債券市場規模(目前遠小於美國29兆美元的國債市場)並推動資本市場整合,歐元儲備占比可能更快回升至25%(目前約20%)。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也呼籲加強歐元的國際角色,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變革動能加速
地緣政治因素進一步推動「去美元化」。瑞銀資產管理主管馬克斯·卡斯特利(Max Castelli)指出,自美國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後,各國央行頻繁詢問「美元避險地位是否面臨風險」,這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也未發生。
滙豐銀行全球央行研究主管伯納德·阿爾特舒勒(Bernard Altschuler)認為,歐元是「目前唯一能顯著改變儲備結構的替代貨幣」,若歐元區解決市場碎片化問題,2至3年內占比回升至25%「是現實的」。
前歐洲央行官員弗朗切斯科·帕帕迪亞(Francesco Papadia)更樂觀預測,歐元占比可能在兩年內達到25%。而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則指出,歐元潛力雖大,但仍需完成「功課」。
OMFIF調查顯示,到2035年,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可能從當前的58%降至52%,而歐元預計穩定在22%左右。隨著各國央行持續分散風險,這場「去美元化」浪潮或將成為重塑全球金融秩序的重要轉折點。
對於交易者的意義
對於全球積極去美元化底層的邏輯其實就是對美元、對川普的極大不信任造就的市場樣態,搭配上美債的疑慮增溫,美國關稅政策依舊確立高度不確定性,這就會造就市場資金持續往黃金或其他貨幣前進,尤其是歐元基本上是容易成為最受惠去美元化的資產。因此在市場資金開始移動的時候,也可以醞釀大量的交易機會,投資者可以更加關注歐元、黃金等標的物的多頭表現,順勢交易為主。

另外,黃金目前就是一個 多方滿分盤 且 ADX(V) 具備有強勢動能,因此 持續布局多單 是唯一方向。
Forexify Premium會員招募中

免責聲明:本文所有分享純屬個人心得,所提供的投資內容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所談及、分析之股票及金融產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要約、誘使、邀請、建議及推薦,同時,我方有權隨時修改任何活動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