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2025最新分析:對等關稅如何衝擊全球經濟?(持續更新)

川普關稅大刀揮向誰?中國、墨西哥、加拿大首當其衝

Forexify 匯識資訊

2025年3月4日 上午 2:49

財經專題

👉 此篇完整版本同步於 Forexify 主站:
https://forexify.cc/article/ustariff

自2025年1月20日上任以來,川普迅速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推動能源、環保、移民、醫療及經濟等關鍵政策。其中,貿易與關稅政策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的焦點。本文將深入探討川普的關稅政策,分析其對各國及產業的影響,並探討台灣產業是否會受到波及,以及投資人如何在貿易戰中找到機會。

2025年 川普關稅政策的核心內容

川普重掌白宮如何影響美國與全球?紐約時報預測內政外交全面翻轉| 國際| 中央社CNA

川普上任後,迅速啟動新一輪關稅政策,主要針對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這些國家的貿易額佔美國總貿易額的40%左右。川普政府認為,這些國家對美國存在嚴重的貿易逆差,並且涉及毒品走私與非法移民等邊境安全問題。因此,川普通過關稅政策來改善貿易平衡,並增加政府收入。

1. 政策目標:貿易平衡與美國優先

川普的關稅政策核心目標是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並推動「美國優先」的經濟戰略。他認為,美國長期以來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許多國家通過不公平的貿易手段獲取利益,導致美國製造業外流與就業機會流失。通過實施高額關稅,川普希望達到以下目標:

  • 減少貿易逆差:針對貿易逆差嚴重的國家,如中國、墨西哥與加拿大,課徵高額關稅以平衡貿易。
  • 保護本土產業:通過關稅壁壘,保護美國的鋼鐵、汽車、半導體等關鍵產業,推動「美國製造」。
  • 增加政府收入:關稅收入將用於支持基礎建設與其他國內政策。

2. 主要受影響國家

川普的關稅政策主要針對美國的三大貿易夥伴:中國、墨西哥與加拿大。這些國家佔美國總貿易額的40%左右,並且對美國存在顯著的貿易逆差。

中國:中美貿易戰是川普關稅政策的核心戰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高達2794億美元,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10%至25%的關稅,涵蓋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紡織品等多個領域。中國則對美國農產品、汽車等商品實施反制關稅。

墨西哥與加拿大: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成員國,墨西哥與加拿大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分別為1523億美元與678億美元。川普最初對兩國實施高額關稅,但在2月4日與兩國達成協議,暫緩關稅實施。加拿大承諾加強打擊芬太尼走私,墨西哥則同意派遣軍隊加強邊境管控。(02/25 更新: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延緩的期限即將到期,川普宣佈3/4將如期執行關稅。)

歐洲:川普表示未來將對歐盟課徵關稅,尤其是針對汽車與奢侈品產業。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逐年增長,川普認為這是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3. 受影響產業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特定國家,還針對高附加價值的關鍵產業,旨在推動這些產業回流美國。

  • 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半導體是川普關稅政策的重點領域之一。他計劃對台灣與韓國製造的半導體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以促使相關企業赴美設廠。台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若關稅政策實施,將對台積電等企業造成衝擊。
  • 鋼鐵與鋁業:川普對進口鋼鐵與鋁分別課徵25%與10%的關稅,以保護美國本土鋼鐵產業。這項政策直接影響加拿大、墨西哥與歐盟等主要鋼鐵出口國。
  • 汽車產業:汽車產業是川普關稅政策的另一重點。他計劃對進口汽車課徵25%的關稅,這將對日本、德國等汽車出口大國造成嚴重影響。
  • 製藥與醫療設備:川普認為,美國在製藥與醫療設備領域過度依賴進口,計劃對這些產品課徵關稅,以推動本土生產。

4. 政策背後的戰略意圖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是經濟手段,更是其外交與國內政策的延伸。

  • 談判工具:關稅是川普的重要談判工具。通過實施高額關稅,他迫使其他國家與美國重新談判貿易協定,例如將NAFTA更新為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
  • 推動美國製造:川普希望通過關稅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並提振經濟。他特別關注半導體、汽車與鋼鐵等關鍵產業。
  • 強化邊境安全:川普將貿易逆差與邊境安全問題掛鉤,認為墨西哥與加拿大的貿易行為助長了毒品走私與非法移民問題。通過關稅政策,他迫使兩國加強邊境管控。

5. 政策的潛在風險與挑戰

儘管川普的關稅政策有其戰略目標,但也面臨諸多挑戰與風險。

  • 全球供應鏈中斷:高額關稅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企業被迫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或供應商,這將增加成本並影響效率。
  • 通膨壓力:關稅可能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導致通膨上升。高盛預測,若川普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關稅,美國通膨可能上升1.2%。
  • 貿易夥伴的反制:中國、歐盟等國家可能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
  • 國內經濟壓力:關稅政策可能增加企業成本,影響消費者購買力,並對美國經濟成長造成壓力。

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其「美國優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高額關稅減少貿易逆差、保護本土產業並推動製造業回流。然而,這項政策也面臨全球供應鏈中斷、通膨壓力與貿易夥伴反制等挑戰。未來,川普政府如何在實現政策目標的同時,平衡國內經濟與國際關係,將是值得關注的焦點。投資人與企業應密切關注政策動向,並做好風險管理,以應對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

主要受影響國家與產業

加拿大與墨西哥:川普最初對這兩國實施高額關稅,但在2月4日與兩國達成協議,暫緩關稅實施。加拿大承諾加強打擊芬太尼走私,墨西哥則同意派遣軍隊加強邊境管控。

  • 中國:中美之間的關稅戰持續升溫,雙方均未讓步,目前仍維持對彼此的關稅制裁。
  • 歐洲:川普表示未來將對歐盟課徵關稅,但具體實施時間與範圍尚未明確。
  • 高附加價值產業:包括半導體、鋼鐵、製藥等產業,川普計劃對這些領域課徵高額關稅,以推動「美國製造」政策。

美國前十大貿易逆差國

資料整理:Forexify 匯識資訊

從美國近年來前十大貿易逆差國的數據來看,中國、墨西哥位居前兩名。也就是川普的政策針對這些嚴重貿易逆差的國家來進行第一波關稅管制。主要目標就是要改善貿易的平衡,同時可以提高美國政府的收入,這也是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開始關稅管制的主要原因。(當然,川普宣佈以後, 3 國也都公開表示將提出反制。)

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對美國國內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更對全球貿易格局、產業鏈與投資市場帶來巨大衝擊。以下是對川普關稅政策影響的詳細解析,涵蓋對美國、台灣、亞太地區、歐洲以及加拿大與墨西哥的多層面影響。

1. 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旨在減少貿易逆差並推動「美國製造」,但其影響複雜且多面:

短期經濟壓力:

  • 關稅可能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增加企業成本,並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導致通膨壓力上升。高盛預測,若川普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關稅,美國通膨可能上升1.2%。
  • 企業成本增加:依賴進口原材料與零組件的企業,如汽車製造商與電子產品生產商,將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
  • 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終端產品價格上漲可能削弱消費者購買力,影響零售業與服務業表現。

長期經濟效益:

  • 川普希望通過關稅政策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並提振經濟。然而,這一目標面臨諸多挑戰:
  • 勞動力成本高:美國的高薪勞動力與管理成本可能抵消關稅帶來的優勢,企業回流意願有限。
  • 供應鏈重組困難: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使得企業難以迅速將生產轉移至美國。

GDP成長與財政赤字:

關稅政策可能對美國GDP成長產生負面影響。高盛預測,2025年美國GDP成長率將維持在2.5%左右,但若關稅政策擴大,可能對經濟成長造成壓力。此外,關稅收入雖能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但難以彌補疫情後的高財政赤字。

2. 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將受到川普關稅政策的直接衝擊:

半導體產業:

  • 台灣是全球半導體製造的重鎮,台積電等企業在國際市場佔有重要地位。若川普對台灣製造的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將對台灣企業造成巨大壓力。
  • 產能轉移:為規避高額關稅,台廠可能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或美國,但這將增加成本與營運複雜性。
  • 價格上漲:美國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預測,台灣製造的半導體價格可能上漲59%,影響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

資通訊產品:

  • 台灣對美國的資通訊產品出口逐年增加,若關稅政策擴大,將對相關企業造成衝擊。
  • 供應鏈重組:企業可能加速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間接影響:

  • 台灣與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關係相對較弱,但部分在當地設廠的台商可能受到關稅政策的波及,尤其是汽車零組件與電子產品製造商。

3. 對亞太地區的影響

亞太地區是川普關稅政策的重點目標之一,尤其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

中國: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 經濟成長放緩:高盛預測,關稅政策將使中國GDP成長率減少0.7%。
  • 產業轉型:中國加速推動「中國製造2025」計劃,減少對美國技術與市場的依賴,並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

東南亞國家:

  • 東南亞國家可能成為中美貿易戰的受益者,企業將產能轉移至越南、泰國等地以規避關稅。
  • 供應鏈重組:東南亞國家的製造業與出口業將迎來增長機會,但也面臨基礎設施與勞動力不足的挑戰。

日本與韓國:

  • 日本與韓國的汽車與電子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若關稅政策擴大,將對兩國經濟造成衝擊。

4. 對歐洲地區的影響

歐洲國家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較高,尤其是汽車與奢侈品產業:

汽車產業:

  • 歐洲是全球汽車製造的重要基地,若川普對進口汽車課徵25%關稅,將對德國、法國等國的汽車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 利潤下降:25%的關稅預計減少歐洲汽車出口商5%的利潤。

奢侈品產業:

  • 歐洲的奢侈品產業可能因關稅政策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而受到衝擊。

經濟復甦放緩:

  • 歐洲經濟正從疫情中復甦,若川普對歐盟課徵關稅,將拖慢復甦步伐,並可能影響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

5. 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的影響

  • 加拿大與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極高,關稅政策將對兩國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墨西哥:

  • 墨西哥是全球第二大汽車生產地,若美國實施關稅制裁,將對其汽車產業造成巨大壓力。彭博預測,墨西哥GDP可能下降16%。
  • 農業與能源:墨西哥的農業與能源出口也將受到影響。

加拿大:

  • 加拿大的石油與農業有70%以上出口至美國,關稅政策將對這些產業造成嚴重衝擊。
  • 談判妥協:加拿大與墨西哥可能通過談判妥協,以換取關稅豁免。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與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從美國本土到亞太、歐洲與北美,無一不受波及。雖然政策旨在推動「美國優先」與製造業回流,但其帶來的經濟壓力與供應鏈重組挑戰不容忽視。投資人與企業應密切關注政策動向,並做好風險管理,以應對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未來,全球經濟將如何演變,仍需持續觀察與分析。

0413|美國宣布關鍵科技產品關稅豁免 美中貿易戰現轉機?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最新公告顯示,川普政府已對包括智慧型手機、電腦、晶片等關鍵科技產品實施關稅豁免,且未限定國家,中國製造的相關產品同樣適用。此舉被視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中的一項重大調整,可能緩解科技產業面臨的高額關稅壓力。


關稅豁免清單出爐 涵蓋近3,900億美元進口商品

2025年4月11日晚間,美國CBP正式發佈公告,宣佈對4月2日及4月7日頒布的關稅行政命令進行調整,豁免多項科技產品的額外關稅。根據白宮公佈的22頁豁免清單,受惠產品包括:

產品品項說明

HTSUS 稅則號碼

自動資料處理設備(如電腦)

8471

自動資料處理機之部分與附件

8473.30

電話、智慧手機等通訊設備

8517

基地台通訊設備(含交換機等)

8517.13.00

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

8517.62.00

固態儲存裝置(SSD)

8523.51.00

雷射光碟、磁帶等資料儲存媒介

8524

顯示器(例如LCD、LED螢幕)

8528.52.00

二極體(Diodes)

8541.10.00

光電晶體(Phototransistors)

8541.21.00

光電二極體(Photodiodes)

8541.29.00

發光二極體(LED)

8541.30.00

太陽能電池板(未組裝模組)

8541.49.10

太陽能模組(含部分組裝)

8541.49.70

太陽能電池模組(完整組裝)

8541.49.80

其他光電元件

8541.49.95

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s)

8541.51.00

其他發光元件(非雷射)

8541.59.00

光電元件的零件與配件

8541.90.00

電子積體電路(IC、晶片)

8542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豁免設有條件:若進口商品的「美國成分」佔總價20%以上,則僅對「非美國成分」加徵關稅。此舉被解讀為鼓勵企業增加美國本土供應鏈參與度。


川普政府立場矛盾?豁免背後的政策邏輯

儘管此次豁免涵蓋大量中國製造產品,但川普政府仍維持對中國的強硬關稅政策。例如,2月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加徵的20%關稅仍持續生效,且川普近期更宣佈對中國商品關稅提高至145%,顯示其對中貿易政策並未全面軟化。

白宮發言人卡羅琳·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解釋:「川普總統明確表示,美國不能依賴中國生產半導體、晶片、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關鍵技術。」她強調,此舉是為了促使全球科技巨頭增加在美投資,並稱「數兆美元的美國製造業回流計劃已見成效」。


中國強硬反制 美中關稅戰升級

面對美國的關稅攻勢,中國迅速反擊,自4月12日起將美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84%提高至125%。此舉被視為「掐喉戰」的延續,可能進一步衝擊雙邊貿易。

然而,最新豁免清單的推出,可能為蘋果(AAPL-US)、戴爾等科技巨頭帶來喘息空間。由於iPhone、MacBook、伺服器等產品多在中國組裝,高達145%的關稅原本可能導致美國消費者面臨價格暴漲。如今豁免生效,這些產品將免於額外關稅,有助穩定市場供應。


華爾街分析:豁免清單影響深遠

根據美國2024年貿易數據,這項豁免涵蓋近3,900億美元進口商品,其中1,010億美元來自中國,影響深遠。重點包括:
智慧型手機: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價值410億美元,佔中國對美出口9%。
電腦及相關設備:進口額超過360億美元
半導體及電子元件:豁免範圍廣泛,包括晶片、LED、太陽能產品等。

蘭德公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Gerard DiPippo指出:「這項豁免涵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22%產品,等於在關稅壁壘上開了一個大洞。」他認為,此舉將保護蘋果等企業及消費者免受價格衝擊,但其他消費品和工業品仍面臨高關稅,美中貿易戰並未真正結束。


未來展望:科技產業鏈重組加速

此次豁免被視為川普政府「選擇性讓步」,目的是減緩關鍵科技產品的成本壓力,同時繼續施壓中國在其他領域讓步。長期來看,美國仍希望透過關稅政策推動製造業回流,而中國則以加徵關稅反制,雙方博弈仍在持續。

對企業而言,供應鏈多元化仍是當務之急。蘋果、戴爾、惠普等公司已加速在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地擴產,以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未來美中貿易關係如何發展,將取決於雙方能否在科技競爭與經濟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


結論

美國此次關稅豁免,短期內緩解了科技產業的壓力,但美中貿易戰的本質並未改變。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企業仍需做好長期應對高關稅環境的準備,而消費者可能仍需面對部分商品漲價的現實。這場貿易博弈,才剛剛進入新階段。

-

0512|中美貿易談判重點整理

關稅調整協議

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 145% 下調至 30%(其中 24% 暫停實施 90 天,保留 10%)。
中國: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 125% 降至 10%(同樣 24% 暫停 90 天,保留 10%)。

生效時間:雙方承諾在 2025 年 5 月 14 日前 實施調整。

協議背景與動機

近期貿易戰升級(4 月初美國提高關稅,中國反擊),導致雙邊貿易受損。 美國財政部長 貝森特 表示,當前局勢「無法持續」,雙方同意 暫緩 90 天 並大幅調降關稅。

其他關鍵內容

非關稅措施:中國將 暫停或取消 自 2025 年 4 月 2 日起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後續協商機制:雙方將建立機制繼續談判,可能在中、美或第三國進行。 芬太尼議題:美國貿易代表 葛里爾 表示將進行「建設性對話」,但目前無具體進展。

雙方代表與聲明重點

美國代表:財政部長 貝森特、貿易代表 葛里爾。
中國代表:國務院副總理 何立峰。

⭐聯合聲明核心: 承認經貿關係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 承諾 相互開放、持續溝通,並在 90 天內 採取行動。

未來展望

美國仍希望中國經濟「再平衡」(轉向消費導向),並持續推動貿易平衡。 雙方同意 避免關稅再度升級,但長期貿易結構問題仍需進一步協商。 此協議為 短期緩解貿易戰 的舉措,重點在於 90 天內大幅降低關稅,並建立後續談判機制,但核心經濟分歧(如中國經濟結構)仍未完全解決。

0410|川普關稅政策急轉彎:全球貿易戰的暫時喘息與三大未爆彈

2025年4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發表談話,一旁是財政部長貝斯特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9日上演一場驚人的政策髮夾彎,在「對等關稅」全面生效僅12小時後突然宣布暫緩實施,僅保留對中國商品的加碼關稅,其餘措施將延後90天執行。這項戲劇性轉折立即引發美股慶祝行情,市場恐慌情緒暫時緩解。然而《經濟學人》最新分析指出,這場處於爆發邊緣的全球貿易戰仍存在三大結構性隱憂,全球經濟正面臨近百年來最複雜的關稅環境。

市場震盪中的政治算計

川普將政策轉向歸因於超過75國願意就美國貿易不滿展開談判,但國際觀察家認為,動盪的美債市場與金融壓力才是關鍵推手。值得玩味的是,就在4月2日川普宣布「解放日」關稅時,從華爾街到各國外交部都瀰漫著悲觀預期——這位以「不可預測」著稱的總統似乎決心徹底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全然不顧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如今政策急轉彎顯示,即便是以反建制自居的川普,也難以完全無視經濟反噬效應。

隱憂一:中美關稅螺旋升級

川普的「善意」包裹著對中國更嚴厲的懲罰——中國產品關稅從12小時前的104%驟升至125%,相較上週宣布的34%呈現跳躍式增長。川普在推特上指控中國「對全球市場缺乏尊重」,並將加碼關稅歸咎於中方的報復措施。這種「以戰止戰」的策略恐使世界兩大經濟體陷入更深的惡性循環。

隱憂二:基礎關稅的結構性衝擊

暫緩措施僅適用於「對等關稅」,10%的基礎關稅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汽車關稅已在上月調升至25%,而藥品、半導體等關鍵產品可能即將面臨新一輪關稅打擊。數據顯示,美國平均進口關稅在兩個月內從3%飆升至近20%,創下192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準,這種結構性變化正悄然重塑全球供應鏈。

隱憂三:90天休戰期的虛實

川普政府僅承諾延遲而非取消對等關稅計劃,考慮到其對加拿大、墨西哥關稅政策的反覆無常,這90天更似暫時停火而非終戰宣言。市場分析師警告,若川普在緩衝期後再度祭出關稅威脅,投資人可能對其強硬言論產生「狼來了」效應;但若市場反應平淡,反而可能強化其貿易鷹派的政策空間。

當前全球經濟正站在關鍵十字路口:一方面,川普的讓步為G20等國際協商創造喘息空間;另一方面,百年新高的關稅壁壘與制度性不確定性,已對跨國企業投資決策產生深遠影響。這場「川普式貿易博弈」的本質,或許正如《經濟學人》所警示的——不是要不要付出代價的選擇,而是何時、以何種形式支付的問題。

從4/2至4/8的發展,重點梳理

0402|川普發動「全球貿易戰」:10%全面關稅+60國「對等報復」,市場巨震

美國川普總統2日在白宮玫瑰花園發布對等關稅時,手持一幅對各國的課徵關稅清單。路透

台北時間4月4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重磅演講,宣布將對所有對美出口商品徵收最低10%的關稅,並對與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約60個國家/地區徵收額外「對等關稅」。這一舉措被外界視為川普對全球經濟體系的「全面宣戰」,可能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貿易衝突。


「解放日」:川普的貿易戰宣言

川普在演講中直言不諱地表示:

「多年來,美國工人被迫袖手旁觀,而其他國家卻以我們的代價致富。現在,輪到我們繁榮了!」

他隨後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啟動新關稅政策,並強調:

「對等關稅」將針對歐盟、日本等貿易夥伴,稅率最高達20%-24%

報復性稅率將僅計算為外國對美國關稅的一半,而非完全對等,以「展現善意」。

半導體、製藥、關鍵礦物等行業將面臨額外關稅,但黃金、部分能源產品等被豁免。


關稅細節:4月5日生效,衝擊全球供應鏈

根據白宮文件:

基準10%關稅將於4月5日凌晨生效,適用於幾乎所有進口商品。

「對等關稅」將於4月9日凌晨實施,針對歐盟、日本、中國等60國,稅率最高達24%

汽車及零部件(價值近6000億美元)將成為重點打擊對象,涵蓋引擎、電池、電腦等產品。

加拿大、墨西哥因已有25%關稅(涉及販毒、移民問題),暫不受新政策影響。

川普警告稱,如果其他國家取消對美貿易壁壘,美國將考慮降低稅率,否則「報復只會更嚴厲」。


市場巨震:美股暴跌、黃金創新高

消息公布後,金融市場劇烈震盪:

美股期貨迅速跳水,納指期貨跌4%,標普500期貨跌超3%。

美元指數短線暴跌50點後反彈,比特幣劇烈波動,一度暴漲1500美元後回落。

黃金成為最大贏家,現貨黃金突破3150美元/盎司,紐約期金首破3200美元


專家警告:全球經濟面臨「滯脹危機」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瑪麗-洛夫利(Mary Lovely)直言:

「這比我們擔心的更糟糕……全球貿易路線將被迫徹底重組。」

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

短期衝擊:關稅將推高物價、擠壓企業利潤,加劇通脹壓力。

長期風險: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導致供應鏈斷裂、經濟衰退。

市場反應:科技股(如蘋果、輝達)或受重創,因依賴全球供應鏈。

摩根大通分析師Priya Misra警告:

「這是對經濟的『負面稅收』,最終將由消費者或企業買單。」

0404|台灣啟動880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 因應美國關稅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對等關稅32%,行政院長卓榮泰(前中)4日率副院長鄭麗君(前左二)、祕書長龔明鑫(前右二)等人召開記者會,說明政府相關評估及因應措施。(中央社)

為應對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產業的潛在影響,行政院長卓榮泰4日率領跨部會首長公布「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提出總經費880億元的9大面向、20項具體措施,涵蓋工業、農業、就業與經貿談判等領域,目標在穩定經濟發展並協助產業轉型升級。

關稅衝擊產業範圍廣 電子、鋼鐵、農業受影響

卓榮泰指出,經評估後,台灣對美出口產業中,電子資訊、鋼鐵、金屬、機械、汽車零組件、建材及家電等工業領域受關稅影響最為顯著;農業方面則以蝴蝶蘭、毛豆、茶葉、吳郭魚、鬼頭刀及鱸魚等品項為主,可能面臨市場縮小與競爭力下滑的風險。

880億元方案聚焦6大工業、3大農業支持

為降低衝擊,行政院擬定工業6大支持面向,包括:

  • 金融支持:加碼融資貸款優惠。
  • 降低行政成本:簡化流程與補助。
  • 提升競爭力:輔導技術升級與外銷能力強化。
  • 開拓多元市場:分散出口風險。
  • 租稅優惠:減輕企業負擔。
  • 安定就業:穩定勞工與青年就業。

工業領域將投入700億元預算,另針對農業則提供金融支持、競爭力提升與市場多元化3大措施。

20項細部措施 助中小企業轉型

方案具體內容包含:

提供中小微企業與傳統產業專屬輔導。

設立租稅減免機制,協助企業現金流調度。

強化國際行銷資源,拓展非美市場。

設立190線諮詢專線(4月8日上線),由專人解說政策。

保障就業、爭取經貿談判空間

卓榮泰強調,政府已預擬就業安定措施,避免關稅間接導致勞動市場波動。同時,經貿談判辦公室將向美方提出交涉,主張現行關稅計算存在「三大不合理」,呼籲基於台美長期夥伴關係(如AI產業合作),重新評估關稅政策。

中長期布局:供應鏈重組與全球因應

因應全球化供應鏈變動,國發會將研擬中長期策略,協助企業調整生產基地與關稅佈局。卓榮泰表示:「台灣產業具跨國製造特性,政府將評估各國關稅環境,引導企業朝最有利方向發展。」

此次方案顯示台灣政府積極應對外部經貿挑戰的決心,透過短中期支援與長期戰略雙軌並行,目標在波動中維持產業競爭力與經濟穩定成長。

Forexify Premium 會員招募中

免責聲明:本文所有分享純屬個人心得,所提供的投資內容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所談及、分析之股票及金融產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要約、誘使、邀請、建議及推薦,同時,我方有權隨時修改任何活動細節。

文章標籤

# CFD# 美元# ETF# 股票指數